杭州设立的慈善共富服务专区。杭州民政 供图
中新网杭州12月5日电(王逸飞)浙江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其中企业的参与和助力不可或缺。在杭州,该市近日在杭州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立慈善共富服务专区,为企业参与慈善打造了服务新平台。
据了解,该慈善共富服务专区通过线上线下“一体融合办理”,设有“慈善展示、慈善捐赠、慈善救助”3项基本服务和“捐赠在线开票、税收抵扣指引、共富产品合作”3项特色服务,为企业提供公开募捐项目在线捐赠开票、参与慈善信托等慈善政策咨询服务,也为其参与慈善、助力共富、享受捐赠税收抵扣提供了延伸服务。
“专区可为慈善捐赠、慈善信托、慈善项目、慈善救助提供闭环链条式服务,有效激发企业参与慈善共富动能。”杭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例如围绕企业关心的捐赠税前抵扣办理这一高频事项,专区通过服务导航图为企业提供指引,今年重点聚焦对口支援、联乡结村企业捐赠,已为18家企业、单位做好导航服务。针对企业参与慈善信托需求,其提供“面对面”的系统解决服务,在慈善信托项目决策、投资和执行上积极提供最优方案,实现为企服务由“降本”向“增效”升级。
目前,杭州全市已累计设立企业委托人慈善信托近1亿元,今年新增企业冠名慈善基金20个,新设立慈善共富基金1.3亿元。
杭州是国家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上述服务专区正是该市在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的背景下,推出的举措之一。
记者从杭州市委改革办了解到,以上述“一号改革工程”为牵引,今年,该市推动各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批有辨识度的改革成果不断涌现。
如杭州优化综合执法“首违不罚”清单,在浙江全省率先实现综合执法领域“首违不罚”全覆盖。该市推动知识产权纠纷快处,专利预审最短受理周期压缩至5天,平均授权时间缩短至81天,案件处理办理周期缩短20%以上。杭州“政策智慧超市”加快推动政策集成,累计上线政策1709条,在线兑付资金197亿元,惠及企业11万家。(完)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科技金融居首位。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科技金融工作交流推进会,提出要建立健全科技金融工作推进制度机制,抓紧制定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的实施措施。
科技金融既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也能有力推动科技和经济发展。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科技部门和金融机构多措并举加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高端制造业贷款、专精特新企业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等持续保持较高增速,科技型企业信贷融资便利性不断提升。科创板、北交所建设和注册制改革深入推进,科创票据、科创公司债券发行规模持续扩大,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更加畅通。科技保险、融资担保、创业投资等金融服务质效不断提升,科创金融生态体系加快培育。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高新区科技金融试点等有序推进,为探索科技金融新路径、新模式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科技、产业、金融相互塑造、紧密耦合、良性循环的格局正在形成。随着科技创新活动越来越复杂、技术迭代周期越来越短、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让科技金融更好支持科技创新活动,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科创企业往往规模小、资产轻、增信手段有限,难以适用商业银行传统的评价方法。整体而言,银行在服务科创企业尤其是科创型中小企业方面的动力仍显不足。具体来看,存在风险识别难、风险定价难、风险配置难等问题,面临客户准入难、全链条投融资服务衔接不畅、风控体系不匹配等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商业银行有必要加快培育科技金融服务的能力,包括对科技企业的价值评估能力、投贷联动的创新服务能力以及与科技金融业务相适应的风控能力等。
提升科技金融服务水平,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创新投入有不小的风险,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配置,必须加快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构建良好的科技金融生态环境。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坚持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条腿走路”,着力提高科创企业直接融资比例。另一方面,要推动金融机构建立单独的科技企业信用评价模型,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更好地评估投资风险。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担体系,积极探索政府对科创企业增信和风险补偿机制。更好管理、防范风险,有效平衡风险与收益,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如今,科技创新更加依赖良好的金融支持,金融发展也越来越依靠科技创新来拓展空间。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征途上,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框架、市场机制,不断丰富科技金融工具和产品,定能让一颗颗科技创新的“种子”得到更多金融活水的滋养,让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不断迸发。
姚 进 【编辑:朱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