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6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葛成)日前,“方程豹百公里油耗18升”一事又有新进展,“方程豹百公里油耗18升当事人称被罚200”登上微博热门话题。
12月4日下午,针对多方质疑的“超速”问题,涉事车主发布视频回应称,“交管部门针对我11月28日从渭南行驶至乌海,在110国道乌海南绕城处因限速80(km/h)实际车速103(km/h)做出了批评教育,并进行了200元3分的处理决定。”
据此前多家媒体报道,该车主曾在其超140万粉丝的账号发布视频表示,方程豹汽车首款车型“豹5”的百公里油耗高达18升,跟官方宣传的相差甚远。对于上述测试结果,方程豹汽车方面则表示,应警方需求调取相关数据显示,该车辆当日存在大量异常驾驶行为。
方程豹汽车声明截图。
车企回应:有3个时间段速度超过180km/h
方程豹汽车官网显示,该品牌系比亚迪旗下专业个性化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首款车型“豹5”于2023年11月上市,售价28.98万元起。
此事件曝出的“百公里油耗18升”的反常数据引发了多方猜测。有网友质疑数据的真实性,“燃油车开出这样的油耗也不正常,何况新能源汽车。”还有网友认为,可能是测试车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是不是混动系统坏了,才造成油耗这么离谱。”
方程豹汽车方面则将反常油耗的原因归咎于异常驾驶行为。其官方微博发布的声明称,“应警方调取‘2023.11.28姚*强涉嫌驾驶机动车超速’一案证据需求,我们调取了相关车辆运行数据。数据显示该车辆当日存在大量异常驾驶行为。”
声明显示,该车辆在整段高速行驶过程中,有3个时间段车速超过180km/h,有6个时间段车速超过170km/h;车速120-140km/h区间占比超过37%,车速140-160km/h区间占比超过46%,车速超160km/h占比超过4%。此外,高速部分路段还出现异常停车时间。
网友举报截图。
乌海交警:收到近期大量网友举报
声明发布后,有网友在留言区表示支持,“求锤得锤咯,谁在恶意抹黑一目了然,方程豹这次干得真漂亮,对于这种行为就应该光速打脸。”还有网友根据相关车辆运行数据,在社交媒体上向多地交通管理部门举报该汽车博主的超速违法行为。
针对网友举报,乌海交警在其社交媒体账号上回应称,已收到近期大量网友举报“某博主超速驾驶”这一事件,我们将尽快核实,感谢各位网友的举报与监督,受理结果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公布。
不过,也有网友质疑车企公布用户行驶数据是否合理,“虽然是为了挽回企业声誉,是不是意味着你随时可以掌握我的所有出行数据?”“不管这个数据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要发也是警方来发。”
对此,九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闫兵认为,本次调取行驶数据系基于交管部门的要求,所以该行为符合法律规定。不过,在交管机关尚未发出官方通报的前提下,车企自行将相关数据公开,可能涉嫌违反用户隐私及数据合规政策。
律师:车辆运行数据可以作为定案的证据
中新财经注意到,《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要求,从2022年1月1日起,新生产的乘用车必须配备EDR系统,即行车事件记录器。对于汽车而言,EDR系统就相当于飞机上的“黑匣子”,当车辆发生碰撞或者速度剧烈变化时,就会被触发,开始记录。
那么,相关车辆运行数据,是否可以作为驾驶员交通违法行为的证据呢?
闫兵告诉记者,因为车辆EDR系强制安装,所以相关数据可以作为交管部门定案的证据。需要注意的是,可以作为证据并不等同于证明力充分,交管部门作出行政处罚需要履行法定流程。
“如果公开的数据客观属实,则该驾驶员可能被记12分并处以罚款。同时如果有其他证据证明该驾驶员有追逐竞驶的行为,则该驾驶员还可能面临行政拘留直至刑事处罚。”闫兵称。(完)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明确指出“希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专精特新企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实体经济向纵深迈进的关键力量,在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数字化赋能专精特新企业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赋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
通过数字化赋能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在动态竞争条件下,企业需根据市场的快速变化不断对自身资源、技术、能力等进行积累和建设,从而获取竞争优势。其中,产品供给、要素集成、资源交换等是企业在动态环境下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专精特新企业通过数字化赋能,可以更好地打通供需对接、要素配置、交易流通等业务流和数据流全链路,敏锐捕捉外部市场的动态信息,变“经验决策”为“事先感知”,对企业战略、产品、技术、服务等核心资源进行精准评估和动态优化,更好满足客户的价值需求,从而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巩固企业发展的竞争优势。
借助数字化赋能向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攀升。价值链包含许多价值增值环节,每个环节都产生不等量的价值,高附加值的环节构成产业链的战略环节,只有掌握这些战略环节,企业才能拥有产业链价值链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塑的背景下,专精特新企业运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制造执行系统、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等数字化软件,推动企业上“云”用“数”,不仅能够更好地实现经营决策、业务流程、运营管理、业态模式等的迭代升级,而且能够进一步推动自身由价值链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非战略非核心环节向战略性核心环节攀升,从而提升企业的产业链话语权。
借助数字化赋能在协同发展中取得竞争优势地位。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市场网络联结,在沟通协调、生产协作、合作共享等过程中形成相互耦合、相互嵌套、螺旋上升的高效组合关系,能够更好地获取要素、资源、政策等的支持。其中,处于关系网络枢纽和核心节点的市场主体更易获取要素资源支持,也更具有市场竞争优势。通过数字化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可以进一步与社会生产网络中的相关主体实现供应协同、生产协同、研发协同、市场协同,进而取得竞争优势地位。
通过数字化赋能形成良好创新生态。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与创新环境之间通过技术、信息、知识、资源等的交互和共享,可以形成共生共荣、竞合并存、协同演进的复杂开放网络系统。专精特新企业应用数字化工具和手段,构建起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行业协会等多层次、多节点、多元化创新联盟共同体,形成动态演化、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系统,有助于企业实现创新要素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和高效配置,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中加速技术产业化,以有限的研发投入获取最大可能的产出绩效,进而巩固企业在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优势。
数字化赋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意义
有助于推动制造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夯实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建设的根基。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在细分领域、细分行业上深耕,能够加快企业迈入创新驱动发展的轨道。专精特新企业需要把发展的着力点聚焦于制造业领域的创新突破上,缩短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周期,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努力向产业链微笑曲线两侧发力。
有利于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级形态,影响到产业链供应链的广度和深度,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打造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平台,能够进一步精准匹配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需求与供给,打通行业龙头企业和配套的专精特新企业之间在技术、供应、产品、金融等方面的堵点和瘀点,降低供应链上游生产波动对下游企业造成的断链风险,同时实现产业链和创新链之间的知识溢出、信息共享、技术协同,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有利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一方面,专精特新企业运用数字技术优化工艺和管理流程,创造出丰富的智能制造应用场景,能够提升生产效率,赋能实体经济;另一方面,通过对大数据的积累、挖掘、利用,智慧化感知和驱动生产决策,迭代升级原有生产模式、组织架构和经营方式,能够重塑企业发展形态,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从而反哺数字经济。
有利于专精特新企业在更大范围参与国际分工合作、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能够降低全球贸易以及国际分工的门槛,专精特新企业可以更广泛地参与到国际供应链合作之中,成为参与全球供应链竞争的重要力量。以网络化的生产方式提高组织协作效率,以数字贸易等新型流通方式加速资源要素配置,以集群化的产业组织方式拓展整体竞争力,专精特新企业可以更深度地嵌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
数字化赋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
数字化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专精特新企业在数字化赋能的实践中还存在路径模糊、成本顾虑、能力不足等问题,既需要企业自身积极探索,也需要政府支持协同发力,具体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探索集群化的赋能路径,提升专精特新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集成能力。专精特新企业所属行业不同、领域不同,以产业集群为载体推进数字化转型是值得探索的重要路径。因此,可以探索构建产业集群供应链平台,创新集群转型的多元化商业模式,推进产业集群协同数字化应用,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集群的数字化集成水平。
探索场景化的赋能路径,高质量、低成本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数字技术改造。一方面,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数字基础设施、通用软件、应用场景等共性需求,探索系统化、模板化、通用型的数字化模式,为同类行业的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改造方案。另一方面,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探索推广数字化工程承包,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对接企业独特需求,通过量身定制实现企业研发、设计、采购、生产、物流等业务的数字化。
探索精益性的赋能路径,提升专精特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附加值。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特质,探索建设灯塔工厂、未来工厂、无人车间等新模式,引导有基础、有条件的企业加快设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和业务系统上云,开发小而精、组合式、通用性强的数字化产品,实现精益生产、精密制造和精细管理。探索构建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实现设备共享、技术共享、信息共享,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大脑等以开源方式开放研发、生产、采购等资源信息,带动专精特新企业进一步创新数字化应用场景,实现企业生产业务流程优化和精细化管控。
探索市场化的赋能路径,提升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变革的内生动力。分行业制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利用创新引导、政府采购、价格补贴、研发补助等政策工具,支持平台企业建设数字技术开源平台,鼓励服务商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工具+服务”。支持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相关技术专家参与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改造,面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专业市场化服务,对企业数字化改造效果进行评估、诊断、优化,降低数字化转型成本和风险。
(作者:刘淑春、林汉川,分别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名誉院长,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8ZDA056〕阶段性成果) 【编辑:朱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