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阿联酋迪拜12月4日电 (记者 庞无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正在阿联酋迪拜举行。与会的多位国际人士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高度评价中国近年来在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并将中国视为全球绿色转型的提供者、引领者和探路者。
中国是全球绿色技术的提供者。
标普全球大宗商品未来能源分析主管Roman Kramarchuk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在过去10-15年中,中国已成为清洁能源技术的中心。从根本上说,实现全球绿色转型,就是让非化石能源具有成本效益,从而满足世界能源需求。而中国不仅满足了自身能源需求,还提供了大量电池、光伏发电技术等。“我们还在考虑下一代技术,如CCUS、氢电解槽等,因为在这些领域,中国历来有能力降低技术成本,并希望继续这样做,成为未来的技术提供者。”
美国环保协会(EDF)总裁Fred Krupp也表示,除了在净化城市空气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外,中国还在向全世界提供太阳能电池板以及其他形式的可再生能源和电池储能设备,同时,中国还在电动汽车生产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
中国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引领者。
在过去20年里,中国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的进展超过其他任何国家。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欧盟亚洲中心联席主席埃里克·索尔海姆说,在太阳能、风能、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等领域,中国都是全球的领导者。在上述不少领域中,中国企业在全球的份额已经超过60%。
中国在降低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相信没有人能够预料到,现在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已经比十多年前下降了约90%,风电价格下降了约80%,这些变化也推动了全球气候议程和对话。”索尔海姆说,地球的绿色转型离不开中国的巨大贡献。
COP28主席苏尔坦·贾比尔近日也表示,中国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颇多,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引领者。
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会长兼首席执行官贝德凯说,应对气候变化,工商企业需要跨价值链的合作,而世界上许多供应链都从中国开始,或通过中国进入世界其他地区。中国企业扮演重要的角色。
中国是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探路者。
Roman Kramarchuk认为,世界上有三个主要地区通过其政策对能源转型产生了真正的影响——欧洲、美国和中国。其中,中国寻求从根本上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全球都在关注中国如何在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之间寻求平衡。
世界基准联盟CEO格尔布兰德·哈弗坎普表示,世界基准联盟的使命是去评估全世界规模最大的2000家企业如何努力实现联合国所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2000家企业中,有200家来自中国,这些企业来自各行各业,包括能源、食品还有交通和农业领域。“我们非常高兴看到很多中国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表现是遥遥领先的。”
国际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OGCI)执委会主席Bjorn Otto Sverdrup对中新社记者表示,中国在能源转型和全球的整体经济转型中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国在光伏、风电、电池、新能源汽车、核能等方面已是全球领军者。同时,中国在数字化,以及使用大数据提高能源效率等方面也走在全球前列。中国在实现自身能源转型的同时,也在帮助全球其他地方降低成本、转变能源系统。世界需要继续依赖中国在能源转型方面扮演成功的领路者角色。(完) 【编辑:张燕玲】
中新网长沙12月4日电 (刘曼 李盈)“公益是一种很有趣的生活常态,不仅是为弱势群体服务,也为提高民众生活品质服务。”从1999年至今,傅强做公益已有24年,他创办的公益组织从寥寥数人的社区爱心团队,发展成拥有逾10万名爱心志愿者的湖南枢纽型公益平台。
公益人士傅强。 李盈 摄
总有人问傅强:你做公益是为了什么?他每次都会从自己年少时的经历讲起。11岁那年,他母亲不幸因病去世,年幼的他得到淳朴乡民的救助,平安长大。从此,一颗感恩向善的种子在他心里萌芽。
二十一世纪初,看到城乡差距,傅强和“一拍即合”的十几个朋友从助学支教做起,如捐赠衣物、文具以及体育、艺术类课程支教。
有一年,傅强带着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去湖南湘西州的一个村里支教,尽管到达时已经很晚了,但孩子们仍在学校里翘首以盼。当大学生拿出小提琴的时候,没有一个小朋友能答得上来“这是什么”。
“那个大学生在村里待了一段时间,我们再去的时候,有的孩子能用小提琴拉出《小星星》的旋律。”在傅强公益生命的第一个十年里,他致力拉近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间的距离。
汶川地震发生后,傅强在灾区救援(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傅强带着21名志愿者“冲”到灾区,到了现场才发现,带去的价值100多万元药品和物资是“杯水车薪”。
原计划在灾区待两个月,傅强最后待了三年。他在湖南对口援建的理县扎帐篷,开办帐篷学校,运送救灾物资,帮助当地老百姓拆危房,陪伴受灾的孩子们。由他发起的公益活动,为理县中小学校募集捐建了14间爱心图书室、10间爱心电教室,资助困难学生千余名。
躺在灾区扎帐篷的玉米地里,傅强也常常思考:奉献的爱心是否真的对老百姓有用?面对不同需求,是不是要做一些行动上的改良?他开始意识到,一个人、一个团队的力量是有限的。
2011年,傅强辞去工作,正式在长沙注册成立一家专业的社会公益组织——群英会。图为群英会展厅一角。 刘曼 摄
回来以后,傅强辞去工作,正式在长沙注册成立一家专业的社会公益组织——群英会,提出“三位一体”模式。“就是把基层百姓的真实需求、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我们的服务方向结合起来。”进入公益生命的第二个十年,他开始规划做专业公益。
何谓专业公益?“比如去敬老院,可能很多爱心人士会买苹果、香蕉等去探望老人家。但我们会派志愿者先去问清楚敬老院有多少老人?男士、女士分别有多少?他们每个人的喜好和需求是什么?”傅强认为,只有解决真正的需求,才不会造成公益资源的浪费。
以解决社会问题需求为导向,群英会先后发起“温暖湘里娃”“湖南联合救灾”“守护妇女儿童联盟”“乡村园长希望+”“巷子花开乡村振兴”等公益项目,吸引社会爱心人士广泛参与。
经过近三年的走访调研,群英会针对乡村女童在青春期的卫生知识及陪伴“缺失”问题,发起“守望湘间的花蕾”公益项目。由专业教授培训一批公益讲师,去农村为青春期女孩讲解专业知识,送上青春期用品,并与她们建立连接,用社会力量陪伴孩子们的青春期。
同时,傅强还在湖南14个地市州搭建了社会组织支持网络,“链接”包括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壹基金等多方资源,支持湖南100余家在地社会组织配合政府部门开展服务,推动湖南公益团队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截至目前,他已带动影响了超过10万名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公益慈善活动。
“现在,我觉得公益不再只是服务于困境群体,而是服务于每一个人,政社联动、共建共享,通过社会公益组织,让更多民众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如今,被称为“雷锋侠”的傅强已成为一种公益符号,他期待未来公益相关方在公益活动、行动和公益执行中都能得到成长和收获。(完)